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专题专栏 > 培养好家风 践行好家训
父母在,不远游
日期:2017-05-04 发稿人: 南谯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孙启勇 来源: 点击:
 

 

观看集纪录片《千年包公》时,在第集中提到包拯29岁高中进士后,并没有上任职,而是在家奉养双亲。初次观看,感觉到不可理解。在古代,莘莘学子,十年寒窗,能功成名就的毕竟是少数,但是在金榜题名后,放弃仕途的更是少数中的少数。为什么包拯在被朝廷授予官职后,没有去选择上任呢?
原来,包拯是孝子,1027年,包拯29岁考中进士,初授大理监事、建昌建昌县在江西,离包拯的家乡庐州(合肥)十分遥远,考虑到父母年纪大了,如果去上任,则不能照顾双亲,因此要求在庐州附近做官,以便能伺候双亲,忠孝两全。但是当时朝廷并没有合适的官职给他,包拯就弃官在家服侍年迈的亲人。数年后父母相继去世,他把父母葬于城东,在墓旁守孝三年,居家长达十年之久,直到1037年,39岁的包拯才重登仕途,出任扬州天长知县。
个故事让我们想到一句古语,“父母在,不远游……”。这句话出自《论语》中的《里仁》这一篇,原文是“子曰: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” 意思是: 孔子说:“父母在世,不出远门。如果要出远门,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。”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,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。中国的古老的传统习惯,父母健在,子女不可远游。子女守侯在爹娘的身边,早晚请安,问寒问暖,尽其之孝道,使年迈的双亲在晚年能够含饴弄孙,其乐融融。另外,那个时候通讯交通很不发达,常年在外的人,捎个信儿回家去都很困难,一旦做了他乡的孤魂野鬼,痛断心肠的是家乡的二老。所以,父母守住儿女,盼他们平安,儿女守住父母,盼他们健康。就这样,孝敬父母就不远游,不出远门,墨守成规了。
现实社会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事例,为了赡养老人而放弃稳定工作的。我的同学小马,十几年前在全国各地跑产品销售,收入很可观。后来,他的父母年纪大了,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,需要人照顾。小马就辞去原来的工作,在本地重新找了一个工作,工资虽然没有以前的多,但他没有怨言。他说,父母养育了我,我没有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,我能做到的就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,多陪陪他们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,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。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大力弘扬包括孝文化合理价值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,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。我国是一个具有尊老、敬老、爱老、助老悠久历史的文明之邦,古语有云“百善孝为先”。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的今天,更需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。每个人都会变老,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暮年在子孙的不闻不问中度过。如果自己能够孝顺父母,你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影响你的子孙,将来子孙也会孝顺你,这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,也就是“家风”。这个良好的家风我们要永久地传递下去,通过千千万万个“小家庭”来带动我们这个社会的“大家庭”,我们不仅要关心家里的老人,还要帮助社会上的老人,我们要尽己所能,关爱今天的老年人,也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。
访问量:
中共南谯区纪律检查委员会、南谯区监察局 版权所有 地址: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政务新区主楼5楼
电话:0550-3113395 皖ICP备10201704号 邮编:239000 投搞:nqjjjc@126.com 技术支持:中天科技